11月27日下午,由浦江分子诊断大讲堂联合上海医学会检验专科分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举行“如何选择一台合适的质谱仪”专题讲座暨浦江分子诊断大讲堂第二十九讲。本次讲座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相聚一堂,共同探讨、交流了临床质谱领域遇到的问题及挑战,临床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如何规范化发展,以及医院应如何选择合适的质谱仪等临床密切关注的一些问题,会议现场及线上网络共计28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参加。
会议主持
李敏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李教授首先对本次会议特邀嘉宾顾学范教授,王蓓丽教授等,以及线上线下各位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李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质谱作为临床检测新技术,在生命组学、精准医疗及临床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临床检测需求快速爆发,临床质谱技术也在不断提高。那么,临床质谱检测中面临哪些问题,临床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如何规范化发展,以及如何选择一台合适的质谱仪,满足医院日益增长的临床检测需求及科研需求,也是亟待思考的问题。期望本次讲座能为广大医学同道启发临床创新性思维,旨在共同促进质谱技术的科学和规范化发展。
串联质谱法遗传代谢病筛查的挑战
顾学范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学术讲座伊始,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内分泌遗传专科主任顾学范教授作题为“串联质谱法遗传代谢病筛查的挑战”开场报告。新生儿筛查在降低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中有重要意义,顾学范教授是我国新生儿筛查开拓者之一,早在2002年新华医院开始应用串联质谱技术开展遗传代谢病新生儿筛查。顾教授在报告中,通过全国新生儿筛查调查研究,肯定了液相-串联质谱(LC-MSMS)检测在新筛应用的优势,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切实分析了当前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存在的问题,包括全国各地区疾病谱有待进一步明确,串联质谱筛查疾病的诊断能力不足,后续精准诊断、治疗的专家队伍资源匮乏,缺乏必要的治疗药物等行业问题。报告最后,顾教授提到,罕见病诊疗体现“国家意志”,罕见病患者是亟需关注的弱势群体,近期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措施推动罕见病诊疗,2018版国家首批罕见病目录收录中儿童内分泌与遗传学科相关疾病近50%,而这些疾病均可通过串联质谱技术进行筛查,早发现早干预,对症治疗可避免因病致死致残,从而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自建方法如何规范化开展
王蓓丽教授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近年来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平台上不断开发出临床迫切需求的新项目,本次讲座上来自该院检验科的王蓓丽教授带来“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自建方法如何规范化开展”的精彩报告。王教授指出,质谱技术作为实验室自建方法应用于临床具备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以及多组分检测等优势,但是真正发挥出这些优势离不开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保证。临床质谱技术的质量管理体系具有一般临床检测项目的普适性,更有其特殊性,比如不仅仅关注检测结果而更注重检测过程中的技术参数。质量体系涵盖了检测的所有阶段,包括了方法开发、分析前质量管理、检测批次构成、室内质控以及室间质评等。此外,质谱方法运行后仍需积极和临床进行沟通,对方法持续改进,这样质谱技术才能更好地助力精准医疗。
如何选择一台合适的质谱仪
李蓓佳经理 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公司作为分析实验室技术的全球领导者,在液相色谱、质谱研发领域成果丰硕。本次专题讲座上,邀请了来自安捷伦的临床及精准医疗业务拓展经理李蓓佳作了题为“如何选择一台合适的质谱仪”的主题报告。李经理从临床角度出发,全面分析了临床检验医师的需求,指出选择仪器的关键点为:仪器类型,关键性能,售后服务。即根据要测的物质,选择合适的质谱类型;从实验需求角度关注质谱性能如灵敏度、线性范围、稳定性、液相残留等,并中肯建议大家不要单纯比较灵敏度参数,通过测试真实样本评价仪器等;售后服务如维修支持、技术支持也是选择仪器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需要双方约定合理的保修年限,综合考察供应商的应用支持团队实力等。此外,其他参考因素如行业参考,仪器效率,仪器空间等也不容忽视,譬如安捷伦的Ultivo三重四级杆质谱仪同时兼具体积小和性能强大两大优势,可以将同一空间中的实验室容量提高三倍,为技术人员的研究工作带来便利。
会议总结
李敏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李敏教授最后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致辞,感谢各位教授、专家带来最前沿的精彩纷呈的会议内容,也感谢浦江分子诊断讲堂为致力于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做出的努力。临床质谱在国内发展非常迅速,这次会议议题务实,聚焦于临床工作中密切关注的相关问题,开拓了与会者医学视野,丰富了临床经验,对大家今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了帮助。期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临床医务人员能更多地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让更多患者受惠于医疗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