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育 > 浦江分子诊断大讲堂 > 第二十五讲:“HIV感染分子诊断及临床治疗”专题会议

第二十五讲:“HIV感染分子诊断及临床治疗”专题会议

发布时间:2019-08-05

阅读:60

2019年8月2日下午,由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分会感染病学组主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协办,浦江分子诊断大讲堂支持举办的浦江分子诊断大讲堂第二十五讲——“HIV感染分子诊断及临床治疗”专题会议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水电路分部顺利召开。

 

本次会议邀请上海市公共卫生领域、临床治疗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围绕HIV分子诊断与临床治疗的热点和进展进行交流,共同研讨艾滋病相关防治研究新进展、新挑战和新策略。来自全国各地公共卫生、临床及相关领域的80名人员参加了会议,在线直播观看人数累计2500余人。

 

主持人:林怡副教授

 

会议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林怡副教授主持,林教授首先对组织召开本次会议的各家单位表示感谢,同时对各位参会同仁表示欢迎。


艾滋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国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约为9.0/万,每年新发感染者8万例左右,全国和上海市的HIV感染疫情均呈现一个持续缓慢上升的态势。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HIV分子诊断在HIV感染早期发现和疑难样本诊断中都表现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新修订的《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WS-293-2019于201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不仅是卫生行业对HIV分子诊断结果的解读标准,也确立了HIV分子诊断在临床诊断HIV感染中的地位。

 

王盈教授

HIV流行特征及检测新策略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盈教授从艾滋病疫情与挑战、HIV检测技术进展及HIV检测新策略3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分享了目前国内和上海市HIV感染的流行态势。截至2018年底,全国报告存活HIV感染者/AIDS总数86.1万,估计存活HIV感染者/AIDS总数125万。接着,王教授介绍了核酸检测对于早晚期感染者和疑难样本的诊断治疗的意义,尤其是核酸检测应用于急性期感染者的早期发现具有很大的公共卫生意义。最后,王教授分享了国际国内HIV检测策略的现状。

 

张仁芳教授

艾滋病临床进程和典型病例分享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张仁芳教授从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等出发,介绍了HIV感染的临床进程,阐明艾滋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HIV侵犯人体免疫系统,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晚期可能导致机会性感染和机会肿瘤。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控制艾滋病病情的发展,减少机会性感染和机会肿瘤的发生率,也可以阻止HIV传播(包括母婴传播、性传播等)。但是不同病程阶段开始治疗的效果是不同的,早期治疗显示CD4重建更好,生存期更长。最后,张教授分享了3个典型病例的诊断治疗及药物的相互作用情况。

 

朱召芹

艾滋病检测项目及临床诊断应用评价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朱召芹副研究员从检验科的角度出发,重点讲述了艾滋病检测项目临床的选择和应用,核酸检测的临床应用和实际意义,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她强调,目前检测HIV的方法有很多,其中CD4+淋巴细胞计数不是诊断性检查,主要用于判断免疫抑制的程度。一般而言, CD4+T淋巴细胞越少,大部分并发症出现的频率越高。凡CD4+T淋巴细胞<200mm3,或者CD4+T淋巴细胞%<14%的HIV感染者可归为艾滋病。同时,CD4/CD8比值减低:见于艾滋病(常<0.5)。

 

会议总结

 

最后,由朱召芹副研究员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她对所有现场同仁及线上的参会学员表示感谢。艾滋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中国艾滋病疫情总体保持低流行状态,但近年来大学生和男性老年人艾滋病患者上升明显,需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浦江分子诊断大讲堂”为广大同行搭建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本次会议以艾滋病为主题,邀请公共卫生领域、临床治疗领域的专业人员汇聚一堂,共同探讨艾滋病相关防治研究领域新进展、新挑战和新策略,初衷在于进行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能够正确认识和了解艾滋病,从而知道如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正确预防/面对艾滋病以及周围的艾滋病患者。期望通过医院、疾控及社会团体等多条战线人员的共同努力,能够降低艾滋病的传染率,提高和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艾滋病防控领域做出贡献!

 

 

问答精选

 

Q1:新标准为什么把核酸检测阈值定为5000拷贝/ml?

A1:专家团队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后发现:国外很多文献以6000拷贝/ml作为阈值,如果达到该阈值,出现假阴性的可能性非常小,基本能够判断阳性结果;而阈值设置较低(如3000拷贝/ml)可能会出现因污染等原因导致假阳性的结果。因此经过综合考虑,最终将阈值定为5000拷贝/ml,一方面确保在筛查时不产生遗漏,另一方面也尽量避免假阳性结果。

 

Q2:体检(普通)人群实验室初次筛查有条带,再次检查或随访2-4周后,条带无进展或增加核酸检测无反应,如何出具报告?

A2:实验室仅出具科学的实验室数据,数据显示不确定就报告不确定,最终是否感染由临床医生进行综合判定。

 

Q3:对“艾滋病感染者规范用药,生存质量比肿瘤患者好”这个观点有何看法?

A3:艾滋病患者确诊后持续规范用药,是可以根据数学模型预测生存延长时间的,越早治疗,艾滋病患者预后效果肯定比肿瘤好。
但是HIV抗病毒药物有可能引发心脏疾病、肾脏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如何进一步降低药物副作用以及进行相关疾病的综合治疗是HIV抗病毒药物未来的研发方向和趋势。

 

浦江分子诊断大讲堂

第四十七讲:2021年上海科技论坛 ——上海遗传与分子诊断产学研大会

第四十六讲:2021分子医学与分子诊断高峰论坛

第四十五讲:上海市儿科临床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儿科分子诊断学术论坛

第四十四讲:“质”于精准,“谱”惠诊断!临床质谱新技术专题系列讲座第一讲

第四十三讲:湖北省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规范化建设暨新技术应用培训班

第四十二讲:上海市遗传学会遗传与分子诊断专业委员会会议

第四十一讲:2020年传染病病原体实验室诊断和临床应用培训班

第四十讲:血液体液学检验新进展暨论文撰写学术视角

第三十九讲:妇儿医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线上会议

第三十八讲:专家论道——疫情下核酸检测的新思考

第三十七讲:如何选择合适的核酸检测试剂·浦江分子大讲堂第三十七讲

第三十六讲:朱召芹主任分享新冠实验室检测和生物安全防护经验

第三十五讲:卢洪洲教授为您解读“新冠状病毒感染:精准诊断与治疗”

第三十四讲:新冠疫情下探讨流式细胞术在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第三十三讲:疫情下临床PCR实验室搭建建议

第三十二讲:病原体分子诊断的全程质量控制与管理

第三十一讲:血液/肿瘤高峰论坛暨儿科转化医学研究所成立十周年

第三十讲:2019年临床遗传学高峰论坛

第二十九讲:“如何选择一台合适的质谱仪”

第二十八讲:“结核病诊治与防控”专题讲座

第二十七讲:《基层妇幼能力提升暨出生缺陷防治适宜新技术应用》培训班

第二十六讲:名家讲堂之2019上海科技论坛——上海遗传与分子诊断产学研大会

第二十五讲:“HIV感染分子诊断及临床治疗”专题会议

第二十四讲:大讲堂走进嘉兴——出生缺陷防控专题会

第二十三讲:第十一届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

第二十二讲:2019华东医学检验联盟学术会议

第二十一讲:第三届全国妇儿临床诊断与实验医学大会

第二十讲:“临床遗传学高峰论坛”(二)

第二十讲:“临床遗传学高峰论坛”(一)

第十九讲:“新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及思考”专题讲座

第十八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检验发展论坛暨检验系建系35周年学术活动

第十七讲:名家讲堂之走进海南 - 三亚出生缺陷防治专项培训

第十六讲:“结核诊断与临床应用新进展”专题讲座

第十五讲: 疑难案例讨论会 “产前产后一体化疑难会诊”

第十四讲: 疑难案例讨论会 “性腺发育不良遗传会诊”

第十三讲:“青年学者论坛”

第十二讲:“杰青论坛”专场

第十一讲:“代谢组学前沿技术及质谱技术临床应用进展”专题讲座

第十讲:“领军人才”讲堂

第九讲:“胶质瘤分子病理学进展及其在精准治疗中的应用”专题讲座

第八讲:中国遗传学会遗传诊断分会成立大会暨名家讲堂

第七讲:“分子病理诊断技术新进展”专题讲座

第六讲:分子诊断技术原理及应用(2)-基因芯片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专题讲座

第五讲:分子诊断技术原理及应用(1)-数字PCR及高通量测序专题讲座

第四讲:“微流控技术”专题讲座

第三讲:“质谱技术”专题讲座

第一讲:名家讲堂

第二讲:“液体活检”专题讲座

关注我们

转化新医学,助力大健康

服务热线

+86 2154362783